欢迎访问宝鸡建忠食品集团 网站 今天是:
企业邮局
网站地图
XML
首页
走进建忠
集团简介
董事长简历
集团组织机构
集团荣誉
集团大事记
旗下产业
方便面
饮用水
面粉
餐饮
果林
酒业
食用醋
纸业
醋粉 面皮
企业文化
企业理念
企业之歌
企业视频
文化生活
企业标识应用
员工之声
资质中心
集团新闻
行业资讯
集团公告
集团内务
招贤纳士
团队精神
人才战略
人才招聘
员工培训
人才储备
联系我们
旗下产业
方便面
饮用水
面粉
餐饮
果林
酒业
食用醋
纸业
醋粉 面皮
首页
>>
学术论文
汉文化集大成者——马融
[ 信息发布:马融研究会 | 时间:2014-01-23 | 浏览:974 ]
分享到:
马融,东汉右扶风人,我国著名的经学家、文学家、教育家,汉文化集大成者,汉代诸多学者中的杰出代表人物。他博学多才,名重海内,是历史上唯一一位精通十一经的大儒。他一生深入研究各家的典籍,遍注群经,正本清流,匡校歧义,诸子百家无所不通,各种文体无所不能。在他的努力下古文经学得以昌明,并盛行于世,被越来越多的儒者所接受和学习,由此奠定了汉文化的坚实基础。马融为孔子的《孝经》补阙而著《忠经》,使“忠道”理论得以形成完整的体系,开创了中华民族“忠”文化之先河。他一生最为后世称道的是对“忠道”思想的身体力行和对汉文化的大力传播。不论身居官场还是身处民间,他都是先天下之忧而忧,替国家分忧,不遗余力的传播汉文化,他每到一地便广纳生徒,亲坐高堂,呕心沥血,孜孜传经,而且“有教无类”,只要有心向学者均可以参加学习。马融的这一举措,在当时可以说是非常超前的,在各地受到了老百姓的大力欢迎,在官邸、在庭院、在集市、在乡村......都留下了马融讲学的身影,受教化的老百姓数不胜数,使当时形成了良好的社会风气。有民间流传下来的二副对联为证,一副是:“铜柱宣威东汉集勋屡出将相云才,忠经传世西秦开化裁成绛帐冠童”。另一幅是:“绛帐夜晚灯下传薪,东汉大儒没过马融”。通过这两幅对联就可以看出他在老百姓心目中的地位,更能说明他当时设帐讲学对后世所产生的深远影响,他的“忠道”思想影响中华民族两千年,时至今日仍然历久弥新,就像陈年佳酿一样沁人心脾。“忠孝”乃中华文化的精髓,孔子有《孝经》,马融著《忠经》,“忠”以治国,“孝”以齐家。不知马融,何以知孔子?明末清初学者程允升在其所著的儿童启蒙读物《幼学琼林》中写道:“马融设绛帐,前授生徒,后列女乐;孔子居杏坛,贤人七十,弟子三千。”更是把马融放在孔子之前,足以见后人对他的尊崇和他在中国历史上的至高地位无人能比。
马融的一生跌宕起伏,平凡而又伟大,他无私奉献的精神就像红烛一样照亮了别人,燃烧了自己。公元166年,在漫天飞舞的雪花中,大儒马融走完了他88岁的人生历程,安然离世,临死前一天他还在为弟子们讲学。他要求弟子们在他死后不要树碑、不要立传、也不要留名,只求默默无闻。就像他的一生从来都是视名利如粪土,不求浮华虚名,彪柄千古,只求责任担当,有益家国,有益后人。在几千年的历史长河中他是一位默默无闻的英雄,但真正的英雄,历史是不会遗忘的,翻开《二十四史》,他点点滴滴的故事便跃入眼目。从他的挚友、他的弟子、他的后裔身上无不折射出他夺目的光芒,他的挚友张衡、许慎、窦章、刘珍、蔡伦、崔瑗等都是当世名杰。他的弟子更是成千上万,遍布全国各地,弟子里出了很多像大尚书卢植、经神郑玄这样名传千秋,堪为士之楷模的杰出人物。再传弟子刘备更是以忠义立世,深得民心,得以三分天下。他的两个女儿才貌俱美,其事迹更是被记入了《后汉书·列女传》,他的族孙马日磾以才学入仕,官至太傅。他的后裔马周、马植都是唐朝有名的宰相。特别是马周更是千古贤相,唐太宗李世明在他的辅佐下,开创了历史上有名的“贞观盛世”,他也是唐朝唯一一位葬入皇帝陵园的大臣。从历史上有关马周事迹的记载中,我们发现他的事迹竟然与他的先祖马融有出人意料的相似之处,看来真的是马融良好家风的传承。只不过他比马融幸运,他辅佐的是一位贤明的君王,所以仕途顺畅,而马融却历经坎坷,类似的经历不同的结局,但正因为如此,也才成就了一代伟人的另类传奇人生。
马融一生讲学的足迹遍布大江南北,后世人或建庙宇、或设书院、或建祠堂......通过各种方式来表达对一代宗师马融的尊敬和怀念之情。湖北荆州有马融祠和绛帐台,甘肃成县有马融讲经遗址,陕西周至的仙游寺有他青年时奋发读书的“马融石室”,陕西扶风有马融讲经台和“绛帐传薪”碑刻,山东、四川、兴平等地有马陵冢(为纪念马融而修建的陵墓),“绛帐”镇的地名也是由马融的绛帐传薪而来。民间关于马融的故事传说更是多不胜数。因马融,古语中的“绛帐”一词又成了对老师的称谓和舞台艺术的表现形式。“绛帐”是汉文化的主要传播源头。斯人已逝,幽思长存,历经两千年的沧海桑田,他的身影依然鲜活,他为后人竖起了一座精神丰碑,开启了中华文化繁荣昌盛的先河,历史将永远铭记!
[ 上一页 ] 马融的挖掘与展现·找到了汉文化的根脉
[ 下一页 ] 传承中华文化 品味“马融家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