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宝鸡建忠食品集团 网站     今天是:

汉文化集大成者——马融

马融,东汉右扶风人,我国著名的经学家、文学家、教育家,汉文化集大成者,汉代诸多学者中的杰出代表人物。他博学多才,名重海内,是历史上唯一一位精通十一经的大儒。他一生深入研究各家的典籍,遍注群经,正本清流,匡校歧义,诸子百家无所不通,各种文体无所不能。在他的努力下古文经学得以昌明,并盛行于世,被越来越多的儒者所接受和学习,由此奠定了汉文化的坚实基础。马融为孔子的《孝经》补阙而著《忠经》,使“忠道”理论得以形成完整的体系,开创了中华民族“忠”文化之先河。他一生最为后世称道的是对“忠道”思想的身体力行和对汉文化的大力传播。不论身居官场还是身处民间,他都是先天下之忧而忧,替国家分忧,不遗余力的传播汉文化,他每到一地便广纳生徒,亲坐高堂,呕心沥血,孜孜传经,而且“有教无类”,只要有心向学者均可以参加学习。马融的这一举措,在当时可以说是非常超前的,在各地受到了老百姓的大力欢迎,在官邸、在庭院、在集市、在乡村......都留下了马融讲学的身影,受教化的老百姓数不胜数,使当时形成了良好的社会风气。有民间流传下来的二副对联为证,一副是:“铜柱宣威东汉集勋屡出将相云才,忠经传世西秦开化裁成绛帐冠童”。另一幅是:“绛帐夜晚灯下传薪,东汉大儒没过马融”。通过这两幅对联就可以看出他在老百姓心目中的地位,更能说明他当时设帐讲学对后世所产生的深远影响,他的“忠道”思想影响中华民族两千年,时至今日仍然历久弥新,就像陈年佳酿一样沁人心脾。“忠孝”乃中华文化的精髓,孔子有《孝经》,马融著《忠经》,“忠”以治国,“孝”以齐家。不知马融,何以知孔子?明末清初学者程允升在其所著的儿童启蒙读物《幼学琼林》中写道:“马融设绛帐,前授生徒,后列女乐;孔子居杏坛,贤人七十,弟子三千。”更是把马融放在孔子之前,足以见后人对他的尊崇和他在中国历史上的至高地位无人能比。
  马融的一生跌宕起伏,平凡而又伟大,他无私奉献的精神就像红烛一样照亮了别人,燃烧了自己。公元166年,在漫天飞舞的雪花中,大儒马融走完了他88岁的人生历程,安然离世,临死前一天他还在为弟子们讲学。他要求弟子们在他死后不要树碑、不要立传、也不要留名,只求默默无闻。就像他的一生从来都是视名利如粪土,不求浮华虚名,彪柄千古,只求责任担当,有益家国,有益后人。在几千年的历史长河中他是一位默默无闻的英雄,但真正的英雄,历史是不会遗忘的,翻开《二十四史》,他点点滴滴的故事便跃入眼目。从他的挚友、他的弟子、他的后裔身上无不折射出他夺目的光芒,他的挚友张衡、许慎、窦章、刘珍、蔡伦、崔瑗等都是当世名杰。他的弟子更是成千上万,遍布全国各地,弟子里出了很多像大尚书卢植、经神郑玄这样名传千秋,堪为士之楷模的杰出人物。再传弟子刘备更是以忠义立世,深得民心,得以三分天下。他的两个女儿才貌俱美,其事迹更是被记入了《后汉书·列女传》,他的族孙马日磾以才学入仕,官至太傅。他的后裔马周、马植都是唐朝有名的宰相。特别是马周更是千古贤相,唐太宗李世明在他的辅佐下,开创了历史上有名的“贞观盛世”,他也是唐朝唯一一位葬入皇帝陵园的大臣。从历史上有关马周事迹的记载中,我们发现他的事迹竟然与他的先祖马融有出人意料的相似之处,看来真的是马融良好家风的传承。只不过他比马融幸运,他辅佐的是一位贤明的君王,所以仕途顺畅,而马融却历经坎坷,类似的经历不同的结局,但正因为如此,也才成就了一代伟人的另类传奇人生。
  马融一生讲学的足迹遍布大江南北,后世人或建庙宇、或设书院、或建祠堂......通过各种方式来表达对一代宗师马融的尊敬和怀念之情。湖北荆州有马融祠和绛帐台,甘肃成县有马融讲经遗址,陕西周至的仙游寺有他青年时奋发读书的“马融石室”,陕西扶风有马融讲经台和“绛帐传薪”碑刻,山东、四川、兴平等地有马陵冢(为纪念马融而修建的陵墓),“绛帐”镇的地名也是由马融的绛帐传薪而来。民间关于马融的故事传说更是多不胜数。因马融,古语中的“绛帐”一词又成了对老师的称谓和舞台艺术的表现形式。“绛帐”是汉文化的主要传播源头。斯人已逝,幽思长存,历经两千年的沧海桑田,他的身影依然鲜活,他为后人竖起了一座精神丰碑,开启了中华文化繁荣昌盛的先河,历史将永远铭记!